魚路古道~植物生態/石月/山桂花/東瀛珊瑚
魚路古道(金包里大路),有著豐富的生態寶藏,
植物生態之旅即將展開,跟著糖果進入漂亮的野花世界,
從擎天崗進入由上磺溪停車埸出,第一次造訪魚路古道,
印象打了個100分,哈!哈!哈!為什麼呢?
植物生態太豐富啦,探索冒險轉角就能遇到驚奇,
山間小徑鬱鬱蔥蔥,引領著我穿越層層山林,
不時還會有瀑布映入眼簾,站在橋上,
享受瀑布潺潺直下的感覺,
我在魚路古道上享受那
悅耳的鳥、虫鳴美妙的樂章
展現無窮生命力。
「石月」
走在魚路古道上,享受芬多精洗禮時,
視線就在不遠處,看見一串下垂花,
走近一看,開心啊!呵!呵!呵!
看見3朵正綻放,3朵含苞,內側呈淡黃綠,
並泛有紫紅條紋,梨木通科野木瓜屬的常綠木質藤本,
以枝攀附其他樹木生長。全株光滑無毛,
此花好柔軟且下垂,近看發現她花朵很特殊。
互生掌狀葉有5~7枚倒卵形,葉先有短尾尖。
總狀花序自葉腋的鱗芽伸出,花柄柔軟,
這花我在三處見著她,就只有魚路古道上的石月開花了。
「尖葉楓」
多生長於闊葉林上部,森林邊緣或叢林內族群數量頗多,
樹形優美,樹葉至冬季時,落葉前會轉變呈黃色,
頗具觀賞價值,葉對生,卵形至卵狀長橢圓形,
不規則鋸齒,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花小,
雄花與兩性花同株,開花與葉的生長同時,
黃綠色,呈頂生的總狀花序排列。
山桂花
這個季節一路上可見很多的山桂花,
搖曳一盞盞小小米白色鈴檔,
等著路過的人停下駐足,山桂花為紫金牛科,
單葉互生,多集中在小枝先瑞,
葉片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花冠鐘形,
上面綠色或帶紫色,下面白綠色。
總狀花序單生於小枝近頂端的葉腋里,
2~5個成簇,花黃色,或先端帶紫色。
蘭崁馬藍
蘭崁馬藍為台灣特有種,爵床科馬藍屬的多年生草本,
葉十字對生,分布中海拔山區以及東部海岸山脈的潮濕森林中,
藍紫色花,花形呈筒狀,單生於枝頂花瓣四裂,
雄蕊4枚,雌蕊1枚,柱頭白色,
花瓣具白色網格狀,紫色喇叭造型明顯漂亮
球序卷耳
球序卷耳(石竹科)長的很清純秀麗,
眼晴第一眼看見以為是鵝兒腸又或者是繁縷,
蹲在地上觀察時發現一叢一叢的,
跟我平常看到的很不一樣,
驚覺不是鵝兒腸應是「球序卷耳」,五枚微裂的花瓣,
相當微小,生長方式一球一球的,這花好好玩啊!
這石竹科的小花,柱頭五裂、雄蕊十枚,
這是屬於春天的球序卷耳。
栗厥
栗厥最吸引人們的目光就是有著一對蝴蝶狀的翅膀,
葉片末端捲曲,葉子是分裂的羽葉,
數一數是四回羽狀裂葉,
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在各個葉軸和羽軸的交界處,
都會出現四片對稱的小羽片,別看栗厥這麼漂亮,
誤食是會讓中樞神經中毒的,不能不小心啊!
雙扇蕨
行走在魚路古道的轉彎處
就能發現這裡有生態學上的活化石-雙扇蕨,
其實不論走在那我偶爾會看到雙扇蕨,
因為常見著,不覺珍貴,
後來在植物圖鑑上看到介紹驚覺原來很珍貴,
而台灣雙扇蕨分怖最多的地方居然是陽明山國家公園,
有一點吃米不知米價的感覺,哈!哈!
雙扇蕨常成群蔓生,喜歡空氣濕度高有陽光的環境。
幼葉開展
「東瀛珊瑚」
萬綠叢中一點紅,一大片的綠油油的山林很難不發現她,
花瓣深紫色,她的果實為漿果卵狀橢圓形,成熟時紅色。
山茱萸科,常綠灌木,小枝幼嫩時粗糙後轉為光滑。
葉對生,橢圓形鈍鋸齒緣。
花瓣落盡,初果現身,大小如紅棗在小一點,
其實我想不通為什麼果實這麼大啊,
還一直在想這到底是不是「東瀛珊瑚」?
雀榕
雀榕是台灣低海拔地區常見的樹木,
粉色的紅,點綴著小白點的圓球狀果實,也叫「隱花果」
就是看不見她開花,她的花藏在像果實般的球狀花軸內,
其頂端則有一個小小的孔,便於蜜蜂,進出傳粉,
授粉後,圓球果由綠轉紅,並孕育成「隱花果」,
甜美的果實,便是鳥兒的最愛,
因此又有「鳥榕」之稱,硫磺谷分怖很多
「台灣常春藤」
多年生木質藤本植物,莖長可達數公尺,
每節均會長出氣根,具攀附能力,
成熟葉卵形至狹披針形,成熟時呈黑色。
我一直無法將爬在樹上的植株,
跟相片中台灣常春藤連想一起,
相片中的果實結實累累,
葉子老師說台灣常春藤在中海拔雲霧林帶中是屬於指標植物的物種,
代表著它只存在此種環境之中,
可見這種植物得在很乾淨很清新的環境中生長,
那以後我看到有「台灣常春藤」時,
得好好的深呼吸,好好吸收日月精華。
「過山龍」
屬於懸垂性的蕨類植物,
葉子成螺旋性的的排列,不過「過山龍」屬於蕨類植物,
「過山龍」的孢子囊集中生於葉子的末端,
全台的低海拔幾乎可見,
是屬於陽性、耐貧瘠且抗硫的種類。
南國小薊
張牙五爪的南國小薊,看了讓人退避三分,
全株葉面長滿長長的細刺,
無聊的糖果用手去摸,札的好疼啊!
花冠紫紅色,菊科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